May Rock终于介绍到Queen了。都不知道从哪里说好,皇后乐队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本文要写上30万字估计也无法说完他们的传奇故事。点上一首经典《Killer Queen》,慢慢看Queen的故事吧。

 

?乐队简介:

皇后乐队(Queen),英国摇滚乐乐队,成立于1971年,成员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贝斯手约翰·迪肯,对世界乐坛留下深远影响。

其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尤其高,英国史上专辑销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内,Queen名留两位(#1、#7)。生涯专辑于英国专辑销售榜周数总计达1322周(27年),在披头士与猫王之上,为史上最长,是西洋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乐队之一。

1991年,弗雷迪·默丘里过世;1997年,约翰·迪肯退休。现任团员剩下布赖恩·梅、罗杰·泰勒。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成员与作品

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钢琴手和主唱。知名词曲作品有:《Bohemian Rhapsody》(波希米亚狂想曲)、《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Somebody to Love》(找一个人来爱)、《Killer Queen》(杀手女王)、《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那疯狂的小东西就是爱)等。

布赖恩·梅(Brian May),吉他手。知名词曲作品有:《We Will Rock You》(我们将震撼你)、《解放母亲》、《The Show Must Go On》(表演必须继续)、《Hammer to Fall》(锤子落下)、《Fat Bottomed Girl》(大屁股女孩)等。

罗杰·泰勒(Roger Taylor),鼓手及打击乐器。知名词曲作品有:《Radio Ga Ga》、《一种魔力》、《隐形人》、《这些是我们的人生的日子》等。

约翰·迪肯(John Deacon),贝斯手及节奏吉他。知名词曲作品有:《又挂了一个》、《我想释放》、《你是我最好的朋友》、《Spread your wings》等。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介绍

皇后乐队(QUEEN)是20世纪70年代一支杰出的华丽摇滚乐队,这支来自英国的4人乐队创造了一种如歌剧般华美、如史诗般恢弘的音乐。多年来,他们的专辑一直宣称“从未使用过合成器”,这忠诚地保留着LED ZEPPELIN时期硬摇滚乐队的特点。

很少有乐队能象QUEEN那样彻底地体现70年代世界摇滚舞台的丰富多彩。QUEEN就象一个综艺大厅一样,完美将华丽摇滚,前卫摇滚,古典音乐及重金属熔为一炉。这个来自英国的四人乐队致力于发掘华丽和夸张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带有浓厚歌剧色彩的摇滚乐形式,主唱性感而如同唱诗班的嗓音,层层铺垫的键盘和绚烂花哨的吉他solo是他们的标志。QUEEN的音乐具有非凡的想象力,雄壮而带有一丝诡异,而且风格变化多端,你可以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到几乎所有欧洲音乐形式(传统和现代)的影子。不过,QUEEN如此博大的音乐居然全部是用传统的摇滚方式表达出来的。

尽管QUEEN的名声很响亮,但他们似乎很少得到乐评和媒体的好评。不断的批评并没有削减QUEEN的知名度,甚至一直到80年代末,QUEEN仍然拥有除了美国之外的大量歌迷。在美国,乐队的颠峰时期是在8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他们在上一个十年里发行了一系列相当成功的专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这些唱片在当时无一受到好评,但它们的销量却大的惊人。QUEEN的音乐影响深远,在20年来的几代硬摇滚/重金属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从METALLICA到SMASHING PUMPKINS。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QUEEN最初是由迷幻硬摇滚乐队SMILE演变而来。1967年,吉他手Brian May和鼓手Roger Taylor加入了SMILE乐队,当乐队的主唱Tim Staffell于1971年离队后,May和Taylor与来自前WRECKAGE乐队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成立了这支叫做QUEEN的乐队。过了几个月后,贝司手John Deacon加入了近来,于是乐队开始进行一些排练。大约两年过后,当乐队的四个人都从大学毕业后,他们就抓紧时间进行创作、排练和演出。1973年,他们发行了由Roy Thomas Baker担纲制作的第一张专辑《Queen》,并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巡演。《Queen》中的音乐都是一些很直接的硬摇滚/重金属,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

1974年发行的专辑《Queen II》却在英国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专辑发行前,乐队在英国电视台著名的音乐节目“Top Of The Pops”中表演了歌曲《Seven Seas Of Rhye》,歌曲本身和表演都非常出色,不久后这支曲子就冲到了排行榜的前10名,并使《Queen II》专辑上升到了排行榜的第五名。为了配合专辑的发行,QUEEN开始着手在美国进行巡演,主要是为MOTT THE HOOPLE作暖场。QUEEN那种花哨而带有迷幻气息的舞台表演无疑也赢得了美国观众的认可,专辑在美国排行榜上也达到了43位的好成绩。

接着乐队发表了专辑《Sheer Heart Attack(突发心脏病)》,其中的单曲《Killer Queen》很快成为英国排行榜的亚军,而专辑本身也在排行榜上达到了同样的位置。这张专辑在美国的成绩也颇为不俗,为1975年的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础。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剧院之夜)》是QUEEN乐队最为经典的专辑,乐队为这张专辑的制作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有报道称这是摇滚乐史上制作费用最高的一张专辑。其中著名的单曲《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了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剧唱诗般的华丽配乐中不断加入大段的重金属吉他riff和solo,这正是QUEEN的典型风格。歌曲的制作过程也体现了QUEEN那种典型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录制工作,而且在歌曲的音轨上加入了大量的背景配音,以至于在录制完成后,母带的有些地方磁粉已经薄到可以看穿的地步。QUEEN在《Bohemian Rhapsody》的录影带中首次尝试了概念化的方法,并孤注一掷地在其中投入了巨额资金,不过QUEEN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这首单曲在英国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军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足有9个星期,并最终打破了英国单曲排行榜上冠军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在美国,这首歌和整张专辑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了排行榜前10位并同时成为白金单曲和白金专辑。甚至在十多年后的1992年,这首《Bohemian Rhapsody》还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获得过数周的亚军成绩。

在《A Night At The Opera》之后,QUEEN尝到了什么是超级巨星的滋味,他们也得到了这种地位所能带来的一 切好处,他们无休无止的舞会和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成为摇滚乐坛永远的传奇。然而这一切并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前进的步伐和高效率的工作。在1976年夏天,QUEEN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场免费音乐会,观众的到场人数创造了新的记录。几个月后他们发行了热门单曲《Somebody To Love》,收录在专辑《A Day At The Races(竞技场之日)》中。这张专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英国排行榜上成为冠军,并在美国升到了第五名的位置。

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不知疲倦的QUEEN打造了成打的热门单曲和数张白金唱片。由于在全世界赢得了如此多歌迷的喜欢和崇拜,他们遭到了某些评论家的抵触,尤其是当他们表示出对待朋克运动的那种极端恶劣的保守态度之时。 不过歌迷对QUEEN的专辑还是照买不误,囊括了两首Top 5单曲《We Are The Champions》和《We Will Rock You》的专辑《News Of The World(世界新闻)》在1977年成为排行榜前10位的专辑。

1978年的专辑《Jazz(爵士乐)》几乎重复了同样的成功,其中的单曲《Fat Bottomed Girls》和《Bicycle Race》成了国际热门单曲,尽管公众对乐队举办的一个女性裸体自行车赛的花招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在80年代初,QUEEN仍然保持着相当受欢迎的地位,1980年他们发表了专辑《The Game(游戏)》,音乐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加入了更多柔性慢歌和轻快讨巧的歌曲,已经离开重金属颇有一段距离了。单曲《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和《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的再次成功使《The Game》专辑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冠军宝座,这对于QUEEN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不过,当人们发现这不过是一张乖巧讨好的专辑时,他们开始失去了对QUEEN的兴趣,乐队原本忠实的拥护者不少都改弦易帜,尤其是在美国,其直接后果就是他们在同年晚些时候为电影《Flash Gordon》录制的纯器乐配乐专辑得到的反应异常的冷淡。

1981年,David Bowie与Queen合做单曲《Under Pressure》,使QUEEN成功在新浪潮音乐的汹涌波涛中站稳了脚跟,单曲《Under Pressure》登上了英国排行榜的冠军位置,这也是他们的另一首冠军单曲,收录在1982年的专辑《Hot Space(白热地带)》中。不过《Hot Space》专辑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热情,因为这仍是一张轻松取巧的专辑,既不那么流行又不那么高雅。

1984年的专辑《The Works》中表现出更多的摇滚成分,不过人们对它的反映仍旧不温不火。这些不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决定离开Elektra公司而转签Capitol公司。

眼见自己在美国的市场日渐萎缩,在英国的成绩也较以往欠佳,已将欧洲、北美、日本征服的QUEEN决定打开另外的市场,他们把目标放在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而这些地方潜在的巨大市场往往是摇滚乐队所忽视的。1985年,由于在援救非洲难民的Live Aid义演中表现出众,Queen再聚首,再掀事业高潮。

1986年,QUEEN发行了新专辑《A Kind Of Magic(一种魔力)》,但是专辑对美国市场的冲击以失败而告终。

1989年的专辑《The Miracle(奇迹)>在美国也遭到了同样的打击。

不过1991年的《Innuendo(讥讽)》终于一炮打响,为乐队在美国赢得了名誉,在达到金唱片的同时进入了排行榜的前30名,当然,这比之他们在欧洲的成功还是小的多,在英国,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排行榜冠军的宝座。这张丰富多采的专辑重新拾回了QUEEN当年的风采,既有力道十足的重金属之作,又有典型QUEEN风格的歌剧式摇滚。不过这张出色的专辑被认为是乐队回光返照的作品,因为巨大的阴影正在逐渐笼罩着这支不凡的乐队。

1991年,QUEEN不再象以往那样活跃,而这时关于主唱Freddie Mercury身体状况的谣言也是漫天乱飞,在11月23日,他终于向外界证实,他染上了艾滋病。一天后,Freddie去世了。

1992年春天,乐队余下的成员在温布利体育场举办了一场纪念音乐会。这场向全世界直播的现场音乐会的观众数目达到了十亿以上,演出的阵容除了QUEEN的三个成员外,还包括了David Bowie,Elton John,Annie Lennox,DEF LEPPARD和GUNS 'N ROSES,这场演出为凤凰基金会(MercuryPhoenix Trust,Freddie去世后由Freddie家人、Brian May, Roger Taylor, Mary Austin和Jim Beach成立)募到了数百万美元,这些钱都将用于艾滋病的研究。[2]这场演出也使1975年的单曲《Bohemian Rhapsody》再次风光,升到了美国排行榜亚军的位置。

Freddie死后,乐队成员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寂,1993年,Brian May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Back To The Light》,距离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已经有十年了。Roger Taylor在THE CROSS乐队发表了一些作品,而John Deacon则决定洗手不干了。但三名成员在1994年还是重新聚到一起共同录制合成Freddie的遗作,这些歌的主唱部分都是Freddie在重病期间完成的。1995年,这张名为《Made In Heaven(天堂制造)》的专辑得以发行,由于它特殊的纪念意义,这张专辑在全球范围尤其是欧洲引起了抢购狂潮,毋庸质疑,这已经是QUEEN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作品了。[来自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专辑与年表

乐队组成与早年(1968–1973)?

“ 我想出了“女王”这个名字。它就是个名字而已,但显然它非常地华丽,听来也很壮丽。这是个响亮的名字,很普遍,也很直接。它有着广泛的视觉潜力,也注入了各种各样的诠释。我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有)同性恋的含义,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Freddie Mercury

1968年,就读于伦敦帝国学院的吉他手布赖恩·梅,和就读于Ealing Art College的贝斯手提姆·史塔费尔(Tim Staffell)两人想组乐队,但还缺鼓手,于是贴出告示征人。这时年轻的牙科学生罗杰·泰勒前来应征,三人组的乐队成立,此时的团名为“Smile”。提姆将乐队介绍给他的同学弗雷迪·默丘里,而默丘里立刻爱上了“Smile”的音乐。

1970年,提姆·史塔费尔离团,这时仍只是乐迷身分的默丘里,建议乐队改名为“Queen”,在成员同意下正式改名,这也是日后将沿用数十年的名字。不久后默丘里自己加入乐队担任主唱。之后陆续换了几个贝斯手,但都不太合,直到1971年2月,贝斯手迪肯加入后成员才定案,并在未来二十年再也没有更动,这也就是今日一般所称的四名“皇后乐队”成员:布赖恩·梅、罗杰·泰勒、弗雷迪·默丘里、约翰·迪肯(依加入时间排序)。

1973年,发表出道专辑《Queen》,但未取得市场成功。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突破与商业成功(1974 - 1979)?

1974年,发表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本作在英国登上第二名并达双白金唱片,这是乐队第一次得到在商业上得到可观成功。自此开始,风格由最初两张作品较前卫另类的风格,转向较大众化适于在电台播放的路线。1975年,第一次前往美国与加拿大巡回演唱。

1975年,发表第四张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这是当时史上制作成本最昂贵的唱片。本作获得极大成功,在英国达四白金,在美国达三白金。其中一曲“Bohemian Rhapsody”更创下当时英国史上单曲销售最高纪录(现为第三),并在未来三十余年不断被西方乐坛评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该曲的MV也常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个真正的MV。

新风格,合成器的使用(1980 - 1984)

1980年,发表专辑《The Game》,这是他们使用合成器制作音乐的开始。

1981年,发表第一张精选辑《Greatest Hits》,英国销量达540万(十八白金),成为英国史上销售最高专辑,此纪录保持至今。

1982年,发表专辑《Hot Space》。本作加入了许多Funk、Disco元素,与过去的摇滚风格差异颇大,因此受到不少批评,得到的成功也较小。

Live Aid与晚期(1985 - 1989)?

1985年参加拯救生命,演唱,该演唱日后无数次被评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现场演唱之一。

1986年,发表专辑《A Kind of Magic》,举办“Magic Tour”大型巡回演唱,总计观众超过一百万,英国国内超过四十万,创下当时英国史上演唱会观众数字记录。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补充乐评

很少有乐队能象QUEEN那样彻底地体现70年代世界摇滚舞台的丰富多采。QUEEN就象一个综艺大厅一样,完美将华丽摇滚,前卫摇滚,古典音乐及重金属熔为一炉。这个来自英国的四人乐队致力于发掘华丽和夸张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带有浓厚歌剧色彩的摇滚乐形式,主唱性感而如同唱诗班的嗓音,层层铺垫的键盘和绚烂花哨的吉他solo是他们的标志。QUEEN的音乐具有非凡的想象力,雄壮而带有一丝诡异,而且风格变化多端,你可以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到几乎所有欧洲音乐形式(传统和现代)的影子。不过,QUEEN如此博大的音乐居然全部是用传统的摇滚方式表达出来的,多年来,他们的专辑一直宣称“从未使用过合成器”,这忠诚地保留着LED ZEPPELIN时期硬摇滚乐队的特点,尽管到80年代,乐队也开始尝试了更多的键盘,但始终没有碰过电子乐,因为电子乐正是那些“真正的摇滚”乐队所不屑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主唱Freddie Mercury是一个彻底的同性恋者,致使乐队的整体风格偏于奢华,编曲经常仿造古典音乐的那种华丽氛围,这集中体现于他们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Mercury是一个花哨的同性恋者,他总是在洗手间里从事不雅之举,直到他1992年因爱滋病去世。他的性态度充分体现在QUEEN的音乐中,这点可以从他们那朦胧的歌词中看出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QUEEN那首关于同性恋的赞歌We Are The Champions却成了弘扬体育精神和奥运冠军的经典庆贺曲目,直到现在在各种体育盛会上我们还能时常听到这首歌——不过这也得归功于Mercury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和歌剧色彩浓厚的舞台表演方式,他使得QUEEN在70年代中期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乐队之一。在英国,直到90年代中期,QUEEN仍是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仅次于BEATLES的摇滚乐队。

尽管QUEEN的名声很响亮,但他们似乎很少得到乐评和媒体的好评。不断的批评并没有削减QUEEN的知名度,甚至一直到80年代末,QUEEN仍然拥有除了美国之外的大量歌迷。在美国,乐队的颠峰时期是在8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他们在上一个十年里发行了一系列相当成功的专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这些唱片在当时无一受到好评,但它们的销量却大的惊人。QUEEN的音乐影响深远,在20年来的几代硬摇滚/重金属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从METALLICA到SMASHING PUMPKINS。[来自虾米网]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最佳专辑

毫无争议的《A Night At The Opera》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剧院之夜)是QUEEN乐队最为经典的专辑,乐队为这张专辑的制作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有报道称这是摇滚乐史上制作费用最高的一张专辑。其中著名的单曲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了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剧唱诗般的华丽配乐中不断加入大段的重金属吉他riff和solo,这正是QUEEN的典型风格。歌曲的制作过程也体现了QUEEN那种典型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录制工作,而且在歌曲的音轨上加入了大量的背景配音,以至于在录制完成后,母带的有些地方磁粉已经薄到可以看穿的地步。QUEEN在Bohemian Rhapsody的录影带中首次尝试了概念化的方法,并孤注一掷地在其中投入了巨额资金,不过QUEEN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这首单曲在英国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军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足有9个星期,并最终打破了英国单曲排行榜上冠军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在美国,这首歌和整张专辑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了排行榜前10位并同时成为白金单曲和白金专辑。甚至在十多年后的1992年,这首Bohemian Rhapsody还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获得过数周的亚军成绩。

《A Night At The Opera》刚上市预定量就达500万张,其中热门单曲《Bohemian Rhapsody》更是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各大排行榜,并占据英国排行榜冠军宝座达破纪录的9周之久!甚至在十多年后的 1992 年,《 Bohemian Rhapsody 》还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获得过数周的亚军成绩。专辑封面的著名鸟冠图案由主唱Freddie亲自设计,其中的巨蟹、室女、狮子分别代表乐队成员的星座。这一图案的变体也沿用在Queen后来的专辑《A Day At The Race》和《Greatest II》上。[来自虾米网 百度百科]

 

 

专辑歌曲: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最佳单曲

这几乎无法评选。不过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应该还是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TOP1。

P.S. We Will Rock You 和 We are the Champions 传唱度最高。NBA、欧洲足球赛场,球队获得冠军往往放We are the Champions。

 

视频选集

介绍了这么多,来点视频吧。

经典的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现场版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Queen皇后乐队1981蒙特利尔演唱会

 

去年看过BBC制作的QUEEN纪录片。推荐给大家。

BBC皇后乐队纪录片DAYS OF LIVES

为了庆祝皇后乐队成立四十周年庆,BBC于2011年5月29和30日在BBC Two频道播放纪录片《那些我们巡演的时光》。片中有着从未面世的资料和珍贵的采访纪录。

在BBC播放的这部《那些我们演出的时光》中,皇后秉承一贯华丽而堂皇的风格来纪念乐队成立40周年,纪录片分为2个部分。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和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将对过去辉煌的乐队成就作回顾,并且是第一次那么直面细节。

5月29及30日晚10点,纪录片在BBC Two频道连续两天,分上下部分,各一个小时播出,2个小时的片子深入地讲述了乐队成员Brian,Roger,John Deacon 和 Freddie Mercury的故事,回顾了他们当初早期经历的奋斗,遇到巨大的困难,那些成功与争执,分裂,成就与痛心的悲剧的时光,回顾了他们以卓越超凡,才华横溢的音乐和令人震慑的舞台表现力我们留下了经久不衰的财富。同时,BBC呈现了丰富的档案(制作人发现了Queen的第一部电视演出的记录,原本以为已经丢失),这些档案在此前从未公布过。更有主唱Freddie Mercury的采访资料,通过他们自己来讲述乐队的故事,这是一部以智慧,才能,些许幽默感和直白坦诚的扣人心弦的旅程。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乐队的每一张录音室专辑,以及他们在70,80年代征服了南美,北美,亚洲的传奇世界巡演,和Freddie去世后,他们仍然每年上升的人气。太阳报曾在本年初评价他们为“英国最受喜欢的乐队”

(在线没有字幕)

 

【摇滚五月】Queen-不想走

?歌曲精选集